关于我们
在建筑的天平上,防火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隐形卫士角色。它通过在可燃材料表面形成隔热保护层,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争取宝贵时间。然而,这道生命防线并非在防火漆厂家里就已注定,其性能的成败,很大地依赖于施工现场那后一公里的涂刷质量。作为防火漆厂家,我们深知,产品质量控制可以精益求精,但施工质量的控制却面临着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和严峻的现实挑战。
不就是刷漆吗?这是现场常听到,也是令人无奈的一句话。许多施工队伍,甚至项目管理者,并未将防火漆施工视作一项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严格纪律的技术活。施工人员技能不足,防火漆的涂覆厚度、间隔时间、搅拌方式、环境温湿度要求等,都有严格的科学依据。随意加水稀释、不按比例混合双组份涂料、在潮湿或低温环境下强行施工,这些看似微小的操作,都会破坏漆膜的膨胀机制或附着力,导致其在火灾中失效。部分施工方认为防火漆看不见摸不着,存在侥幸心理,将其视为一项应付验收的工作。他们更关注表面的平整美观,而非关乎生命的涂层厚度与均匀性。
对于厂家而言,我们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手册和施工指南,但如何将这些纸面上的规范,转化为成千上万名不同教育背景、不同责任心的施工人员的肌肉记忆和职业良知,是一个巨大的难题。
建筑工地是一个多工种、多环节交叉作业的动态复杂系统,防火漆施工往往处于工期链条的末端,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防火漆施工完成后,常被后续的水电、装修等工序破坏,造成涂层破损、污染。而对这些破损点的修补,往往被忽略或草草了事,形成隐患。为了追赶进度,施工方可能无视涂层重涂的间隔时间要求,在底层未干透的情况下就覆盖面层,导致涂层内部应力不均、开裂脱落。或者,为了尽快通过验收,在环境条件不达标时强行施工,牺牲的是防火性能。在低价中标的普遍现象下,施工方可能在材料用量上做文章,通过偷工减料、少涂遍数、降低厚度来节约成本。一道本应500微米厚的防火涂层,可能被施工成不足300微米,其耐火能力将大打折扣。
厂家代表或技术人员在现场发现这些问题时,往往面临说了不算的尴尬境地。我们的建议是技术性的,但现场决策是商业性和进度导向的。
文章来源于://www.fbddi.com/newsdetail-491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