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
织物阻燃剂在纺织品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但实际应用中常会出现效果不佳、耐久性差、影响织物性能等问题。
选择合适的阻燃剂是确保阻燃效果的基础,吸热型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反应,降低材料表面温度,抑制可燃气体生成分解型阻燃剂高温分解释放不可燃气体,稀释氧气和可燃气体浓度。有机卤系阻燃剂添加量少、效果优良,但可能产生气体,需谨慎选用。采用不同阻燃效果的阻燃剂混合使用可提高综合性能。微胶囊化处理可显著改了阻燃效果和耐久性。聚硅氧烷协效处理聚磷酸铵可改了阻燃效果和手感,防止霜化现象。避免使用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气体的卤系阻燃剂。选择不燃、无腐蚀的阻燃剂产品。正确的工艺实施是保证阻燃效果稳定的关键。保持织物上整理剂含量在10%-20%之间,过高会导致力下降。涤纶阻燃剂用量通常为5%6-20%,需通过实验确定比例。面料处理一般耗量50-80克/平方米,地毯120-150克/平方米。轧辊左右压力要均匀,防止浸轧不匀。控制轧液率在70%左右。浸轧法具有普用性强、工艺便捷的优点,是常用方法。根据阻燃剂性质确定合适工艺,防止高温导致易分解整理剂失效。烘干温度不宜过高,避免阻燃剂分解。针对不同织物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。喷雾法适用于现场处理或规模应用,需确保均匀覆盖。浸渍法将织物浸入阻燃剂溶液后压轧,效果更均匀。直接处理法适合大规模生产,在常规印染设备上进行。接枝改性法用放射热或化学引发剂使纤维与阻燃单体接枝共聚,效果耐久。溶胶凝胶法、层层自组装法等新型表面改性方法。原丝改性法耐久性好但成本高,表面改性法更常用。
文章来源于://www.fbddi.com/newsdetail-49022.html